其他
《应用语言学论文写作指导:实证研究报告的撰写》读书活动干货分享(三)
24期“我来读文献-读书活动”于2016年4月28日正式启动,5月31日圆满结束。一不小心错过活动?不必遗憾!小编会为您倾情分享本次活动的全部干货,包括专家导读及精彩问答等。为便于您更好地消化、吸收全部内容,三个阶段的专家答疑干货分为三次发布,今天是最后一次发布了,欢迎大家关注学习。
►出版时间:2012年► 作者:John Bichnener► 出版单位: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
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:
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突出实践性。该书各章的框架源自学术论文写作领域顶级专家的理论,比如John M. Swales和Ken Hyland。但本书作者并未止步于此,而是以一篇学位论文为例,逐项对应,将实际写作结果与理论框架匹配,并配有逐段和逐句分析。 以功能为核心展开介绍,兼顾语言特征。该书各章以学位论文各部分的功能为纲展开介绍,使读者能够即刻明白论文中的各部分实现了哪些功能。此外,每章还列出了相应部分的语言使用注意事项,比如时态、语态、人称、句式、用词等等。这些对初学者十分有益。 附有常见问题及拓展阅读书单,便于读者自学。该书各章最后附有相应部分的常见问题及作者的建议性回答。
在阅读过程中,我建议大家主要看实例,并且与每章最开始的写作语步功能列表相比对。这样做,能够最快且最大限度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。此外,我还建议大家仔细阅读每章中的语言特征小节,并摘抄、整理常用句型和词语,以备后用。
最后,我建议大家边阅读边修改自己的学术论文。这种“做中学”的方法是最为有效和快捷的。
祝大家阅读愉快!
研究结果部分只汇报我们的研究发现,更多是描述性的话语和目的,只描述研究结果,将其汇报出来即可。
讨论部分实际上是对研究结果的实际情况进行解释,或者是对比,或者是一种引申和概括,这是讨论部分与结果部分最相关的三种关系。
第一种关系是解释关系,解释研究结果如此呈现的原因,在这一过程中,通常将之前文献综述中讨论或介绍过的原则、方法、理论浸入到讨论部分中,再从研究结果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解读。
第二种关系是对比关系,即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,目的有二:支持、验证自己的理论或发现,或者可能推翻前人的一些观点。
第三种关系是引申和概括关系,即讨论部分从研究结果出发,朝一般方向进行推论。因为做研究时通常依赖样本,研究结果其实是对样本的一种描述,但样本的状况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,以此我们作出推论,从而得出概括性意义的发现或原则,而这些都需在讨论部分得出。
另外需注意,讨论部分引出的重点文献一定是文献综述中提出的而非全新的文献。如果又引出新的文献,说明前文文献综述不够充分,需要把新内容补充在文献综述中。
讨论部分之所以与文献综述挂钩,也有证明论文价值、意义的目的。文献综述结尾一般会提出前人不足,因此讨论部分的推论和解释可说明在多大程度上填补了前人的空白,以此与文献综述作进一步呼应。
往期回顾:
【声明】本文版权归iResearch外语学术科研网所有。其他任何学术平台若有转载需要,可致电010-88819585或发送邮件至research@fltrp.com,请勿擅自转载。